查看原文
其他

新工科院校的合格评估之路

MyCOS 麦可思研究 2019-08-12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涉及大量的数据举证。从各项观测点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评价信息,并总结出各个专业的改进方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一个综合性强的项目,需要各方齐力配合,共同倾注心力。大连科技学院作为新工科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在进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中积累了哪些经验?是如何进行数据举证的?其新工科的育人模式又取得了哪些效果?有哪些新颖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教学模式?《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与大连科技学院校长张福利进行了深入交流。

 

《麦》: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在目前进行的评估工作中,学校存在哪些数据举证需求?

 

张福利: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中需要各个方面的数据举证,例如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包括用人单位评价等,其中涉及学生评价的就有6项观测点及7项内容,包括:

 

1.各职能部门服务人才培养情况好,师生基本满意;

2.教师教学效果好,学生基本满意;

3.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评价较好;

4.学生服务的各项内容,学生比较满意;

5.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强,学生评价较高;

6.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比较满意,评价较好;

7.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和就业工作认可度较高。

 

《麦》:您刚刚提到数据举证的观测点及内容很多,这或许会遇到一些阻碍。学校在开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过程中,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张福利:最大的困难是举证困难,特别是用数据举证。其中,学校对于获取及处理在校生评价方面的数据还比较容易入手,但涉及毕业生及社会评价等数据需求就会面临取证困难的问题。此外,学校自己的调查也存在缺乏公信力、缺乏横向对比、无法证明自己的优劣势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开展评建工作的阻碍。因此,我校与麦可思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第三方提供的毕业生质量报告,不仅可以解决举证难的问题,也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学校培养方面的不足。

 

《麦》:毕业生的发展状况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反馈,也是教学评估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您认为第三方提供的毕业生质量报告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福利:由于麦可思公司属于第三方机构,而且在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因此提供的毕业生质量报告在我校准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我校的自我举证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涉及的观测点有教学中心地位、教学水平、质量控制、学生服务、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专业能力、社会评价、就业率、就业质量。

 

其中特别是涉及社会评价等外界评价的数据,此时必须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出具报告证明,这也就是我校必须与麦可思公司合作的根本原因。

 

例如,麦可思在对我校2017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得出结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6%,超过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平均值1.5%;毕业生平均薪酬达到5022元,超过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平均值542元。毕业生的总体创新能力(包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四种能力)的满足度为81%。从素养方面来看,本校2017届毕业生中有94%表示在校期间素养存在提升,从能力、知识评价来看,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总体能力满足度(81%)、总体知识满足度(79%)均在八成左右。


可见,本校毕业生的能力知识培养达成效果较好,能够基本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这些数据表明我校经过新工科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实施,人才培养的效果良好,极大地增强了我校继续新工科探索的信心和决心,也提升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麦》:毕业生数据不仅在教学评估中被广泛应用,也为各项专业认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您认为毕业生数据将会在未来的工程专业认证中发挥哪些作用?

 

张福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有七项,分别是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其中“持续改进”中有两条子标准,分别是:

 

1.“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建立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2.“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分析。”从标准中可以看出,工程认证非常强调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及毕业生跟踪反馈,获取毕业生数据信息,会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大有裨益。

 

《麦》:学校通过对历年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累积,会对毕业生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综合判断。您认为对历年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对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是什么?

 

张福利:我校对毕业生就业数据高度重视。通过麦可思的调查及对毕业生就业数据的解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毕业生情况的各项绝对数值,也可以通过与国内同等院校数据的横向对比得到相对数值。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差距,以便继续保持优势,尽快弥补差距。

 

同时,历年数据分析也可以使我们看到纵向数据对比,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各方面工作是进步还是退步,并及时采取措施对负偏差进行调整。因此,毕业生报告对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调整、精准对接新工科产业行业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毕业生就业数据的解读帮助我校打开了师生、学科及学校间的边界。

 

《麦》:目前,新工科的理念对各大高校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大连科技学院作为以新工科为特色的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有哪些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张福利:我校确定了“2+1+1+X”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即2个学年进行“新工科通识教育”,1个学年进行新工科专业课及专创融合课程教学,1个学年集中开展新工科专业综合实训、职业能力培训、创新创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X”是就业力,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多个方向新工科人才培养。

 

通过“‘4-3-3-4’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的动态修订,以新工科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取代传统的知识灌输。我校构建的HIGHTECH (心智习惯、分析与创造力、沟通能力、领导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技术及数理能力、全球视野、适应性与探索力、诚信与决策力)八种能力的培养模型,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注:

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经过“4”个阶段(岗位需求分析→能力结构模型→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确定)的推进,通过“3”个维度(企业人员、专业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研讨,实施“3”个对接(岗位需求与能力培养对接、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对接、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对接),开展“4”个环节(校企共同探讨、专业教师讨论研究、学校内部审核、同行专家论证)的工作。


 

《麦》: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需要革新。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新颖的教学模式?

 

张福利:我校的典型做法是:打造新工科“产、学、研、用、创”一体化教学模式。产学研融合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市场检验实用性,在验证创新可行的基础上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是“产、学、研、用、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产”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学”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研”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融合;“用”是社会需求、区域经济需求与双创教育相融合;“创”是在前述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创业资源融合,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进而带动就业。大连科技学院在全国率先建设了PEIM(Partner Education Innovation Model,伙伴式教育创新模式)新工科教育学院,学院融合了互联网、智能化、虚拟化、大数据、云平台、录直播、远程互动等信息技术,以美国Sonic Foundry公司的mediasite软件平台为依托,形成新工科教学资源库。

 

我校开设的PEIM新工科创新班,打破专业、班级的界限,从全校各专业抽取学生混合培养。该教学过程与专业教学过程并行,侧重产教融合、专业融合、专创融合、课内外融合的创新教育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导向,根据各类课程的不同需要,确定授课形式和班级规模,形成了大连科技学院特有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麦》:在操作层面,学校积累了哪些好的教学方法?

 

张福利:我校经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了自己的PBLIE模式,目前全国300多所学校在推广使用。PBLIE 教学模式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提出,增加了结合专业的创新(Innovation)和创业(Entrepreneurship)。此方法引导学生在显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隐性知识,培养学生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能力。PBLIE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层面。

 

第1层:问题层,解决创新性。将班级学生按需分组,教师在上课前一周把相同问题发给每个小组,每两个学时布置一个问题(每个问题51%以上内容为颠覆现有技术的创新性问题,在这个层面把专业知识变成创新问题)。

 

第2层:问题解决层,解决高阶性和“金课”的挑战度。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找到解决所提出问题的方法。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演示研究结果,同时,给其他组成员和老师各提出一个“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大家围绕问题集思广益,开展头脑风暴,找到更完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个层面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达力、临场应变能力等。

 

第3层:成果层。要求学生围绕创新点创新产品及服务、申请专利和撰写论文。

 

PBLIE教学法目标是形成各学习要素高度互动。活动社区,人、技术工具、资源、空间的互动共同决定学习的效果。PBLIE课堂也要实现学科之间的对话、互动与融合,使不同学科的知识由分裂、封闭、单一,走向整合、开放、多元。

 

 


不分文理了!8省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出炉”释放哪些新信号?

传统教学模式受挑战,在线课程会撼动传统教育吗?

5本适合大学老师阅读的好书 丨 麦研力荐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 | 麦可思 夏欣

编辑 | 麦可思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